1. 弧面形切工
弧面形切工又稱“素面形”或“凸面形”切工,它的特點是寶石至少有一個彎曲面,適于玉 石或部分單晶寶石,特別是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寶石的加工,如玉石、瑪瑙、綠松石、歐 泊、貓眼等?;∶嫘螌毷雌巾?或者輕微的圓頂)和中凸形,或者是圓形的半球狀。除 了傳統(tǒng)的橢圓形外,弧面形寶石也可以切割成其他的形狀,包括三角形、欖尖形、長方形等。
2. 三角形切工
這一方法產(chǎn)生于阿姆斯特丹,三角形切工的標準刻面數(shù)為43。通常最佳長寬比例為1:1,顯示出千變?nèi)f化的刻面設計,這一切割法首創(chuàng)了氣勢壯觀的楔形體,光彩奪目。三角形切工的頂點與底小面,突出且薄。由于各邊相等,三角形切工能反射大部分的光與顏色,呈現(xiàn)出與圓鉆形切工一樣的光澤效果。
對于淺色寶石來說,適合進行三角形切工,如鋰輝石、海藍寶石、綠柱石等,通過三角形切割,可以使這些寶石盡量放射出光輝。另外,有些工匠也使用三角形切割法來有效地增強 外表顏色較深的寶石的光澤度與亮度,如坦桑石、錳鋁榴石、紅榴石及紫水晶等。
3. 格仔切工
格仔切工是近年來市場上流行的琢型,在加工設備和比例上有所變化,款式較為新穎。格仔切工有單面和雙面之分,每個面為方形或菱形,簡潔明快,富于現(xiàn)代氣息。
4. 長階梯形切工
長階梯形切工的刻面數(shù)約為20。大多數(shù)長方形切工為“階梯狀”切割,這意味著臺面被切割成臺階狀,臺面與邊緣平行,呈現(xiàn)頂部被削去后的金字塔形,底部與臺面、三角形刻面成正方形。長階梯形切工最適合于像碧璽這樣的寶石類型。
5. 八角形切工
八角形切工的寶石標準刻面數(shù)為53。這是另一種四個角具有一定規(guī)格要求的“梯形”切割,階梯上的刻面與寶石的周邊平行,且亭部的階梯長度不等,八角形切工的寶石在顏色方面也十分引人注目。
6. 梨形切工
梨形切工的標準刻面數(shù)為71。這是一種混合切割法,結合了橢圓形切工與欖尖形切工的優(yōu)點,切割的寶石形狀像一顆晶瑩剔透的淚珠。梨形切工需根據(jù)每塊寶石類型的光學特性,作出相應的變化,一般長寬比為1.5:1,以獲得極佳的外觀。
7. 祖母綠切工
祖母綠形切工的寶石刻面數(shù)為50。祖母綠形切工從頂部觀察就像截去角的長方形,階梯狀的刻面,呈現(xiàn)奪目的光輝。一般寶石的臺面較大,冠部較薄,亭部較厚。祖母綠形切工主要用于祖母綠的切磨,也適合于所有透明的寶石,尤其是顏色極美的彩色寶石。在這種琢型中,小面的數(shù)目和階梯數(shù)并不是最重要的,顏色放在首要位置,而火彩居于次要位置。
祖母綠形切工與八角形切工不同之處在于前者亭部階梯長度相等,總的來說,長寬比應為1.5:1~1.75:1。
8. 千禧切工
這一切工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1000個刻面,千禧刻面因而得名。這是由羅吉奧·格拉卡于1999年首創(chuàng)的,以此來作為新世紀獨特與挑戰(zhàn)的象征。
千禧切工的每個面是內(nèi)凹的,具聚光作用,增強了寶石表面的明亮程度。但工作量卻是其他琢型工作量的18倍,由于亭部擁有624個刻面,臺面有376個刻面,在整個切割與拋光過程中,每個刻面都被碰到過1~4次。
9. 橢圓形切工
橢圓形切工寶石的標準刻面為69。當從寶石上方觀察時,呈橢圓形。就橢圓形切工而言,盡管長度與寬度比取決于不同種類寶石的光學特性,但兩者間的比例應為2:1。一顆切工很好的橢圓形寶石幾乎與圓鉆形寶石一樣光彩奪目,火彩耀眼,橢圓形切工會具有特別美的外形。
10. 心形切工
心形切工寶石的標準刻面數(shù)為63,以對稱的兩個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組成,長寬比正常為1:1,深度比率在59%~63%之間最為理想。從臺面看去,兩肩應呈圓弧形。心形切割寶石能夠產(chǎn)生美麗的光澤。心形為愛的終極象征,在情人節(jié)這天,心形切工寶石的銷量會有顯著的增加。
11. 長角古形切工
長角古形切工也稱作“老礦工”或者“老歐式”切工,有的地方也叫“枕形”切工。長角古形切工寶石的刻面數(shù)約為64,基本上像1 9世紀末期與20世紀早期通常采用的具有大刻面的深切與現(xiàn)代橢圓形切工的交叉使用。與其他切工的寶石發(fā)出的光彩相比,這種切工的寶石呈現(xiàn)出奇妙、經(jīng)典而浪漫的色彩,能最大化地呈現(xiàn)寶石的光澤。
12. 圓鉆形切工
圓鉆形切工也稱為圓形切工、美國理想式切工或者美國標準切工。圓鉆形切工的寶石標準刻面數(shù)為57。這是俄羅斯科學家馬歇爾·托爾科夫斯基計算出為達到理想的鉆石形狀所需要的切工。托爾科夫斯基圓鉆形切工的高度為鉆石直徑的58%,臺面百分比為43%,深度百分比為14%,58%可能是這一寶石最關鍵的尺度,這種切割法能提供最好的光學效果,使寶石在光線下耀眼奪目,這一切割法的制定特別適用于鉆石,但如今已普遍用
13.欖尖形切工
欖尖形切工寶石的標準刻面數(shù)為57。欖尖形切工也稱為“紡錘”形切工或“馬眼”形切工,此種切工的寶石兩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長寬比為2:1,同時寶石的深度比率極為重要,如果深度比率在59%—63%之間,同時冠部比率在11%—16%之間為最佳。從臺面看,欖尖形切工通??雌饋肀认嗤|(zhì)量的其他切工的寶石要大很多,并能產(chǎn)生較好的光澤與色澤。
14.公主式切工
公主式切工,也被稱作“方鉆”切工、明亮式切工,輪廓鮮明,76個刻面呈現(xiàn)出更強的火彩,最佳的比例是四面等邊、棱角對稱的正方形。70%—78%的深度比非常罕見,高貴奪目,個性鮮明。公主式切工的優(yōu)勢不只限于鉆石,這種切割法還可用于其他許多寶石的切割。公主式切工對于顏色較淡的透明寶石來說,通常效果最佳。公主式切工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寶石的光輝。
彩色寶石擁有千變?nèi)f化的光學特性,這一點不同于鉆石,不能切割成一致的理想模式。一顆切工好的彩色寶石,當從上方觀察時,應能展現(xiàn)出均勻的色澤、可接受的瑕疵、良好的光澤度,并顯示出絕大部分的克拉重量。
寶石琢型目前有多種,琢型的設計也在不斷地擴大,沒有哪種琢型比另一種更美之分。自然的奧秘與工匠藝術化的結合,會使每顆寶石散發(fā)出更耀眼的光澤。
在現(xiàn)代人求新求異的消費心理下,彩色寶石礦主、行業(yè)人士做夢都想有新品種出來,但每隔一兩年就有新寶石面世是不可能的,業(yè)內(nèi)人士就把重點放在新琢型、新切工的研發(fā)上。雖然還同樣是的寶石品類,但新切割方式會讓寶石呈現(xiàn)不同的外觀效果,令人驚艷,受到市場歡迎。美國寶石協(xié)會(AGTA)每年都會主辦寶石切割比賽,從切割與藝術的角度來做引導,同時珠寶企業(yè),尤其是切磨廠會研發(fā)可以標準化生產(chǎn)的新切工、新琢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