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作玉雕名聞天下,是蘇州傳統(tǒng)工藝中的一枝奇葩。時至今日,蘇州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蘇州玉雕作坊數(shù)百個,從業(yè)者近2萬人。俯瞰蘇州玉雕業(yè),光福、相王路、園林路、文廟古玩城、觀前街文化城,點線面,琳瑯滿目。
相王路歌城變玉器城
相王路在蘇州并不起眼,但這里藏著一個聞名全國的玉作坊集中地。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東起相王路,西至南石皮巷,星羅密布著數(shù)百家玉雕作坊,他們來自全國各地。2011年9月,原先的麒麟飆歌城搖身一變成了經營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相王玉器城,上百家經營玉器的商戶入駐。
走進相王弄,處處皆聞琢玉聲。在這萬余平方的區(qū)域內究竟有多少琢玉人,誰也說不清,總之非常之多。聽住在這里的朋友說,小作坊估計有一千三百余戶,如按平均每戶三人計,那么這里琢玉的人就有三四千,大多數(shù)是年輕的新蘇州人。
相王弄如今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玉器產業(yè)鏈,配套齊全,有專業(yè)打磨的,有賣雕刻工具的,也有黃金鑲嵌的,還有做玉石鑒定的,自產和加工生產形式并存。開店面賣玉器是相王弄近幾年的新變化,凡沿街可利用的都開了店面,比鄰相連,前店后工場也是蘇幫玉雕傳統(tǒng)特色。每天前來購覓玉器的人熙熙攘攘,從口音分辨,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都有,真可謂“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美名遠揚,相王弄的玉器年經營額可達數(shù)億元之多。來到相王弄賣玉料的新疆人現(xiàn)在越來越多,在南石皮弄形成了一個玉石市場,買賣十分興旺。
園林路玉器一條街 高端玉雕工作室林立
07年的時候,園林路還是令店家頭疼的雞肋,看似地段不差,卻做不來生意。發(fā)廊、小商品店、工藝品店,你方唱罷我登場,開開關關立不牢腳,但后來越來越多的玉雕工作室相繼在這里開張,并形成了玉器文化一條街。
不僅蘇州本地有名的玉雕大師都在園林路駐足,就連揚州、新疆等地的著名工作室也在這條街上開了分店,去年底,上海御府和田玉也進駐了園林路。目前蘇州園林路已開出40多家玉雕精品工作室,聚集著一批優(yōu)秀的玉雕工藝師,傳承“蘇作”玉雕工藝。
這些玉雕店招牌雅致,色彩對比強烈,十分醒目;店內裝修現(xiàn)代,燈光通亮,讓人覺著有品位,與以往“一間小門面兩只小柜臺”的小店面貌大不相同。樓下是很大的展廳與柜臺,樓上的工作間能容下十來人,樓下做生意,樓上的工人都在忙忙碌碌琢玉。
舉辦大型玉石文化節(jié) 提升品牌形象
蘇州不產玉石,卻以玉雕聞名天下。明代陸子岡便給蘇州掙足了聲譽,這位自幼在橫塘玉器作坊學藝的玉雕師,所琢的玉被世人稱為“子岡玉”。《天工開物》中盛贊:“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2011年11月,第三屆中國蘇州玉石文化節(jié)暨首屆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精品評選在觀前文化市場舉行。參評的玉雕作品多達518件,除了蘇州本地工藝家作品外,還有上海、北京、揚州、徐州、安徽等地的名家作品亮相。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柳朝國、宋世義、顧永駿、高毅進、吳德升(微博)、江春源,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易少勇、倪偉濱、翟倚衛(wèi)等均有作品展出,甚至臺灣也有玉雕家參展。
各地藏家莫名而來 玉器漲價人才緊俏
蘇州玉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玉友藏家,除了散戶藏家逐年增加外,還形成了三股較大的客戶流:浙江人收些雜件拿去賺差價,福建人拿了貨銷往南方城市和東南亞地區(qū),安徽蚌埠等地則拿了貨去做舊。
蜂擁而至的客流,使玉器應聲漲價,本來行情一般的仿古玉件這些年來已經悄然翻了一番。大量玉雕工作室的相繼開出,使玉雕人才捉襟見肘,熟練工人的工資水漲船高,招工難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目前,蘇州玉石文化行業(yè)協(xié)會正在和蘇州工藝美術學院等相關院校洽談,希望能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模式,師資可以由協(xié)會組織有實踐經驗的玉雕師傅授課,辦班由學校組織,畢業(yè)后直接對口從事玉雕等相關工藝行業(yè)。
當然蘇州玉雕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背后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假亂差的形象依然嚴重,很多工作室急功近利,工藝水平低下,生產模式沒有得到進一步調整,作坊式生產帶來的是萬人一工的同質化競爭,使得“蘇州工”的名頭受到很大限制。在市場經濟中,要做大做強蘇州玉雕業(yè),不僅需要埋頭琢玉,更要加快人才培育,更新文化創(chuàng)意理念,這樣才能提升蘇州玉雕在全國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