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砂廠里的“洋人們”
文/祝恒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的1962年。
聽說我要到二砂廠上班,心里又惆悵又興奮。惆悵的是無學可上,從小的志愿是當工程師、科學家,夢想難以實現;興奮的是二砂是個大廠、部屬企業(yè),東德援建的國家“大一”型單位,“一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
后又聽說,二砂是個保密廠子,代號是“四〇二”廠,對外通訊地址“一〇三三”信箱。還有幾個地下車間,生產坦克車大炮零件。
十分好奇,心中充滿神秘感。
先到廠里去看看,學校離二砂很近,騎車只需十幾分鐘。到廠門口一看傻眼了,門口站崗的穿警服,腰里別著手槍,威風凜凜,根本進不去。
6月底的一天,我終于成為二砂的一員,昂首挺胸,邁進大門。
先到勞動人事科報到,在由勞動局報來的材料上查到名字,審閱介紹信,然后大筆一揮,“去七車間”。
七車間是干什么的?腦子一片空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那就找七車間吧。
辦公樓后是中央大道,一眼望不到頭。兩邊栽種的雪松,像禮兵一樣歡迎我;黃楊、翠柏形成的綠籬,鋪展開來,延伸過去。兩邊是鋸齒型、采光通風性能非常好的廠房。
突然,我發(fā)現對面來了幾個“洋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的穿西裝、有的戴禮帽;嘴里說著嘰里咕嚕我聽不懂的外國話,邊走手勢好像還在比劃著什么,這是東德專家嗎?
等他們走過去了,我還愣在那里。忽然,心里好像明白點什么,不由自主地尾隨。大概是翻譯發(fā)現了我的舉動,用眼睛和手勢示意我不要再跟隨了。
在“包豪斯”廠房的二樓,主任沈盤根熱情地接待了我,詢問有關情況后,他拿起電話:“廖工長,你來辦公室一趟?!?/p>
高壓工段長廖明安,是1956年到廠的?!鞍涯惆才旁谧冸娝?,回去不要告訴家人,只說在二砂當了電工。”路上他反復叮嚀,“要害部門?!?/p>
九時報到,十一時,我已坐在變電所的值班桌前,開始了人生軌跡的大轉折。
二砂是1956年動工興建,專家進駐;1964年建成投產,專家撤走。其間多是邊基建、邊生產、邊練兵。土法上馬,大干快上。
相處兩年的時間,雖說對專家的事知道不多,但他們的工作、勞動、生活、娛樂……情況還是略知一二。
生產區(qū)在華山路78號,生活區(qū)在伏牛路以東的綠東村,相距三、四里路,中間還隔著個周新莊。
神奇的磨料磨具號稱“工業(yè)牙齒”,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航天航空、飛機輪船、汽車制造、軍事工業(yè)、建筑材料……包括開鋼筆縫的超薄片砂輪、治療齲齒的金剛石。
上班路上,我們步行伊河路。隱隱約約聽到后面馬達聲,那時汽車很少,一聽便知是專家的大轎子過來了,由技術高超的大老張駕駛,河南省僅此一臺,很長很高。他們的等級也是分得可清啦,專家組長坐的是“奔馳”,姚師傅開的。
一日,我坐在總控室學習。總控制室裝有各種儀表:電壓表、電流表、電度表、功率表……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各種自動報警裝置、各種信號指示裝置……一旦發(fā)生異?;蚬收?,都會迅速反映總控室。
樓梯上來幾個人,我從圖紙上移目觀望,是富蘭克林等幾位電氣方面的專家。
他們先是左手摘去禮帽,伸出右手和我們一一握手,用生硬的中國話說:“你好!你好!”然后,詢問設備安裝方面有無問題、高低壓運行情況,查看線路圖、接線端子、高壓水開關、試試報警器。
變電所一樓大廳,并排懸掛著德共總書記皮克和毛澤東主席的照片。
那天,我還是坐在值班桌前學習圖紙,又來了幾位專家,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低個子”專家突然抓住了我?guī)煾抵苤谓囊骂I,哇啦哇啦低吼叫。怎么惹了他,一頭霧水。原來,專家嫌周師傅不修邊幅,邋里邋遢的頭發(fā)、胡子,太難看了?!暗蛡€子”從兜里掏出10元人民幣,讓他馬上去理發(fā)、刮臉。后來聽說他是坦克兵,性格暴躁。
沒過幾日,我到大電流開關室巡線,剛走到變壓器室門外,又遇見“低個子”。見到我又低頭、又哈腰、滿臉堆笑,和前日的他判若兩人。他沒帶翻譯,一個人轉悠啥,我們禮節(jié)性問候后分別。
絕大多數德國人對中國人都非常友好,但也有極個別的態(tài)度傲慢、在我們打下美國U2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后,態(tài)度有了根本轉變。
“你們是怎樣打下來的?”德國人疑惑不解。
“是地對空導彈?還是飛機上去空對空發(fā)射?我們也不清楚?!敝蟹饺藛T回答。
專家們不信,他們認為我們保密。真的,作為一個企業(yè),怎么會知道這些軍事、國防方面的秘密。
自從廠里在辦公樓前廣場隆重召開慶功祝捷大會后,洋人對中方人員更加尊重。體會到真乃“自強才是硬道理”、“發(fā)展才是硬道理”?。?/p>
一天,我到廠區(qū)三食堂就餐,路過剛玉冶煉和粉碎車間的一段工地,專家在用沖擊錘干活,渾身落滿了塵土和雪花……據和磨料專家多次接觸的人員講,德國人非常注重質量,干活一絲不茍、不怕吃苦的敬業(yè)精神,踏實肯干、勇于創(chuàng)新的工作態(tài)度,確實值得我們學習,這也許是二戰(zhàn)后德國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吧。
據師傅講,配電盤的所有部件,連一顆螺絲釘,都是原裝,從德國運來,比蘇聯(lián)、日本的設備、傻大粗笨強得多。我們多次向專家表示,貴國馬德堡強電公司生產的空氣開關、水開關,滅弧效果、操作性能表示滿意。
變電所試運行期間,專家多次親臨現場指導操作,解決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二砂宿舍區(qū)的16#樓、20#樓是專家樓,用木柵欄圍起來,呈“T”字形,南側和西側是小花園,種有四季常綠的各種樹木、花草,還有噴水池、排球場、羽毛球場……供專家和家屬們居住、娛樂、鍛煉。二樓既是會議室,又是舞廳,我們在樓下清清楚楚聽到“嘭嚓嚓嘭嚓嚓”舞曲……
六十年代初期,在國內極少看到“洋人”的背景下,二砂宿舍區(qū)成了中德友誼的樂園。經??吹浇鸢l(fā)碧眼的德國娘們,推著小孩在洛河路上散步。我們或點頭示意、或逗逗小孩,中德人民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二砂是磨料磨具磨削行業(yè)中國最大、亞洲第一、世界老三的綜合性生產、科研、產量、品種、培訓基地。東德援建,但在他們國內也沒有這么大的規(guī)模,在設計上很多地方是失敗的。
比如碳化硅冶煉。碳化硅是制造砂輪的重要原料,分黑碳和綠碳兩種。
原設計的固定式冶煉爐,一臺變壓器供五個爐子依次點火冶煉,線損太大,且產量低,質量差。中方工程人員自行設計、施工、改造后的活動式冶煉爐,一舉成功,是自力更生方針的絕佳體現。
其他諸如加工車間粉塵大、剛玉冶煉提利爾不好用等等……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國圓。
中方對德方人員的關心、照顧是有目共睹的。夏日,帶他們到雞公山避暑;冬天,住進暖氣房。(經國家特批,全宿舍區(qū)都裝了暖氣,在鄭州市絕無僅有。)國慶節(jié)時,把他們請上觀禮臺,二砂有自己的養(yǎng)牛場供應專家。
“洋人”畢竟是洋人,基因不一樣。我們是黃皮膚、黑眼睛……他們是白皮膚、藍眼睛;我們喜歡面食、他們喜歡肉食;大熱天我們躲在室內,他們光著脊梁曬太陽;大雪紛飛,我們縮脖子,他們光著腿;我們感情蘊含、委婉,他們外露、熱情、奔放……
1986年,部分參加二砂設計、基建、施工的東德專家,又踏上他們熟悉而又陌生的黃土地,和我們一起隆重紀念二砂建廠30周年。老友重逢、倍感親切,共同的汗水澆灌中德友誼之花。
作者簡介
祝恒,1946年5月出生,鄭州市人。1962年從鄭州地質??茖W校肄業(yè)分配到中國第二砂輪廠工作。先后擔任變電所值班電工,黨委宣傳部新聞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