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鎢生產國和出口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鎢礦生產迅速發(fā)展,鎢精礦(含Wo3 65%)產量從1985年的4.88萬噸猛增至1990年6.28萬噸。進入90年代,中國礦山鎢產量逐步增長,近年來占世界礦山鎢產量的80%左右,鎢產品出口量占世界鎢消耗量的40%以上。
據有色金屬生意社監(jiān)測顯示,2003年中國鎢精礦產量為67814.14噸,2004年產量達到85378.00噸,同比增長了25.9個百分點,2009年,中國鎢精礦產量為9.9萬噸,同比增長17.16%。由上圖可以看出在2003年到2009年的幾年中,只有2005年受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中國鎢精礦產量回落,達到73404.41噸,增長率在-14.05%。其他年份鎢精礦開采量均處于增長狀態(tài)。
對此“2010年中國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會務組訪問了相關專家,專家表示“雖然我國鎢精礦開采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在技術條件、需求、進出口、尤其是國家政策等因素影響下,我國鎢精礦開采量增長率處于一個震蕩的階段,表明我國鎢產業(yè)仍然處于一個不穩(wěn)定的發(fā)展階段。”
進口價是出口價的七倍
2003年,我國鎢半成品出口2.6萬噸,出口額2.2億美元,初級產品占出口總量的2/3。同期,我國出口燈泡66億只,大約用去230噸鎢,出口額2億美元。也就是說,2.6萬噸鎢半成品與230噸鎢的制成品出口價值相當;同年,我國進口每噸鎢絲價超過19.9萬美元,而出口價只有2.8萬美元,僅為進口價的1/7。
中國鎢的消費量及消費結構
中國國內鎢的消費量大致穩(wěn)定在1萬噸/年左右。據報導:1994-1996年中國鎢的消費量依次為9200噸、9400噸、9500噸。八十年代以來,中國鎢的消費結構在悄悄的發(fā)生變化。統(tǒng)計表明,1980~1985年,鎢的消費結構中煉鋼用鎢占消費總量的61%,所占比重最大;硬質合金的用鎢只占消費總量的28%。1986-1990年,煉鋼用鎢所占比重下降為48%,硬質合金的用鎢比重上升到40%。1991-1995年,隨著硬質合金產量的飚高,硬質合金用鎢量的比重超過煉鋼用鎢量,接近國內鎢消費總量的50%,而煉鋼用鎢量的比重則下降為40%左右。
另一方面,2003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鎢品2943噸,占美國鎢供應量的1/3,出口額2560萬美元。同期,美國肯納公司利用進口鎢品加工硬質合金的銷售收入達到20億美元。同年,我國鎢行業(yè)銷售收入為100億元人民幣。
目前我國鎢材和硬質合金產品出口量僅占總量的很少部分,而鎢材也仍然不是鎢的最終產品。中國硬質合金出口量占國際市場流通量的20%,但銷售收入只占1.5%。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是我國許多行業(yè)對外貿易中的致命弱點。寶貴的資源消耗了,但產品附加值卻不高。
建立新的行業(yè)平衡點
顯而易見,中國鎢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建立在在國內鎢開采量、進出口及消費結構等因素之間的新的平衡點上。據有色金屬生意社了解,目前國家已暫停鎢礦、銻礦和稀土礦3個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的探礦權、采礦權申請至2010年6月30日。面對這些政策措施上的新變化,2010年中國鎢產品進出口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當前我國鎢的消費是否仍以硬質合金為主?敬請關注2010年3月25日在江西南昌舉辦的“2010年中國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行業(yè)發(fā)展動向、產業(yè)投資方向、產品價格走勢等相關問題將一一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