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通威股份發(fā)布了定增公告以及業(yè)績報告。
4月20日晚間,通威股份發(fā)布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60億元,用于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眉山二期)等項目。
通威股份本次定增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投資眉山二期與金堂一期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項目,擬募投資金分別為20億元、22億元;另外一部分募集資金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上述兩大項目擬分別通過通威太陽能(眉山)有限公司、新設子公司實施,項目采用210大尺寸PERC電池技術路線,建成后將形成年產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7.5GW的生產能力。根據預計,項目建設期均為1年,投產第一年產能達到90%,以后各年產能達到100%。
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太陽能電池產能,提升并鞏固公司在全球太陽能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等。
今年以來,通威股份已多次宣布產能擴張計劃,累計擬投資金額達300億元。
2月,通威股份拋出了史上最大單項投資,擬200億元在成都金堂建設年產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3月,公司宣布擬在云南省保山市投資建設年產4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項目總投資預計為40億元。
通威股份以農業(yè)及太陽能光伏為主業(yè),形成了“農業(yè)(漁業(yè))+光伏”資源整合、協(xié)同發(fā)展的經營模式。截至2019年末,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純晶硅產能8萬噸,其中單晶料占比約90%;太陽能電池產能20GW,其中高效單晶電池17GW。
根據此前公司發(fā)布的發(fā)展規(guī)劃,至2023年,高純晶硅累計產能將達22~29萬噸,太陽能電池累計產能將達80~100GW。
2019年,通威股份實現了凈利增長。
通威股份20日晚間披露年報,2019年實現營業(yè)收入375.55億元,同比增加36.39%;凈利潤26.35億元,同比增加30.51%。
整體光伏業(yè)務營業(yè)收入為178億元,同比增加74.52%。其中,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營業(yè)收入達到122.7億元,同比增加60.56;毛利率為20.21%,同比增加 1.52 %;高純晶硅及化工營業(yè)收入為51.7億元,同比增加56.11%。
高純晶硅方面: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純晶硅產能 8 萬噸,在建產能7.5萬噸,在單晶料占比約90%的情況下,各項消耗指標及成本不斷降低,在產的樂山一期和包頭一期項目合計6萬噸產能生產成本低于4萬元/噸。
太陽能電池方面:目前太陽能電池產能 20GW,其中高效單晶電池 17GW,位列全球首位。
不過,通威股份同時發(fā)布的一季度業(yè)績則不容樂觀,一季度通威股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4億元,同比下降了29.79%。
通威的一季度凈利潤下跌,分析來看,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通威股份的業(yè)務并不只有光伏,而是以農業(yè)及太陽能光伏為主業(yè),“農業(yè)(漁業(yè))+光伏”資源整合、協(xié)同發(fā)展的經營模式,盡管光伏行業(yè)在一季度的疫情中受沖擊有限,但農業(yè)漁業(yè)的不利因素也會對其盈利產生一定影響。
第二,通威的業(yè)務中,海外訂單的占比較小,根據年報,海外地區(qū)的營業(yè)收入僅占營業(yè)總收入的5.42%。相比之下,在國內疫情嚴重,而海外疫情尚未全面爆發(fā)的一季度,國內銷售占據大頭的通威股份受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