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0日,代表當今我國水下隧道建設最高水準之一的南京長江隧道左線貫通。
隧道建設歷時3年零8個月,為雙向6車道,雙線總長度為6042米,總投資33億元,因挑戰(zhàn)多項世界級難題,備受國內外地下工程界矚目。
叫板洋專家,“中國創(chuàng)造”令人折服
自從南京長江隧道施工以來,“敢于叫板外國貨,敢于超越外國專家”的精神也隨之而生。
去年8月6日,隧道右線盾構機在江底前進了1316米后,由于刀具出現(xiàn)嚴重磨損,不得不一度停工。在工程盾構機行業(yè),德國、日本一直處于行業(yè)霸主地位,德國技術專家堅信自己的刀具沒有問題。建設者馬上找來國內廠家,對刀具合金材料的弧度、厚度、尺寸重新設計。經改進,盾構機可以一口氣挖掘 400米不更換刀具,耐用率提高了8倍。
南京長江隧道始發(fā)以來,規(guī)避了所有能夠預測到的技術風險,保證了世界級隧道的世界級品質。
我國刀具行業(yè)現(xiàn)狀
20世紀80年代,隨著那個曾經因發(fā)明麻花鉆軋制工藝而聞名的德國Rohde Doerrenberg公司的破產倒閉,高速鋼刀具的生產逐漸向中國轉移。據統(tǒng)計,2004年以來,我國共出口高速鋼刀具19.39億件,相當于日本全年高速鋼刀具產量的25倍。
2007年后,我國共生產高速鋼刀具36.5億件(其中出口25.5億件),銷售收入109億元,而同年日本生產高速鋼刀具0.97億件,銷售收入8.813億美元。國外的高速鋼刀具生產廠甚至高速鋼廠,有的調整生產類型,有的轉移制造基地,還有的已經將整個企業(yè)賣給了中國公司。
根據有關估計,2008年后全球高速鋼產量總額約為25.1萬噸,而中國制造商生產的噸數相當于此產量總額的約35.5%;而中國2006年的刀具產值接近200億元人民幣(折合約26億美元),與全球130億美元相比,大約占20%.
目前,中國的許多工具工廠在努力發(fā)展自有技術的同時,開始大量引進國外先進的刀具制造設備和進口原材料,開始邁向趕超世界水平、爭取取代進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