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據(j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統(tǒng)計,2016年中國專利申請數(shù)量激增45%,使其有望在兩年內成為國際專利制度的最大用戶,超越日本和美國。中興通訊(ZTE)和華為(Huawei)&md...
據(j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統(tǒng)計,2016年中國專利申請數(shù)量激增45%,使其有望在兩年內成為國際專利制度的最大用戶,超越日本和美國。中興通訊(ZTE)和華為(Huawei)——中國最大的兩家電信電子設備制造商——在總部位于日內瓦的這家聯(lián)合國機構編制的2016年企業(yè)專利申請排行榜上名列榜首。
“中國申請人是國際專利和商標申請很大一部分增長背后的推手……目前中國繼續(xù)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chuàng)造’,”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Francis Gurry)表示。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分析覆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國際申請,這些申請往往比單純的國內申請具有更高質量。如果當前趨勢延續(xù)下去,中國將在今年超越日本,在兩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國際專利制度中的領先者。
中國發(fā)明家在2016年提交了4.3萬件國際申請,同時國內申請使中國專利機構成為世界上遙遙領先的最繁忙專利主管機構,每年受理100多萬件申請。
自華為和中興分別在2000年和2002年開始申請國際專利以來,他們的申請數(shù)量迅速上升,使他們輕松地在全球專利申請榜單上占據(jù)前兩位。
“這兩家中國公司仍在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競爭對手進行一場大規(guī)模追趕比賽,”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技術管理中心(Centre for Technology Management)的弗蘭克•蒂策(Frank Tietze)表示。“他們正在申請、申請、申請,以便打造一個龐大專利組合,在與其他公司談判時用作議價籌碼。”
日本和韓國也比多數(shù)歐洲和北美公司更快地增加了他們的國際專利申請,盡管不像中國那樣快。其結果是,去年亞洲占所有申請的47.4%,僅略低于歐洲(25.6%)和北美(25.3%)的份額之和。
“日本的國內申請已經連續(xù)8、9年下降,而國際申請繼續(xù)強勁增長,”高銳表示。“日本有一套明確的戰(zhàn)略,專注于專利申請,并且盡可能廣泛地利用最好的發(fā)明。”

“你可能會說特朗普總統(tǒng)代表著房地產、制造業(yè)和能源這些舊經濟產業(yè),但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科學技術為導向的,”他說。“即使有越來越多的保護主義,我也會對大的變化感到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