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有媒體曝光,從香港流入內地兩批次“化學合成鉆石”,這種合成鉆石仿真度很高,僅憑肉眼很難分辨。對此,筆者近日訪問了山東省煙臺市質監(jiān)局質檢所珠寶鑒定科科長鮑勇。
據(jù)鮑勇介紹,早在今年5月23日,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yè)協(xié)會就在行業(yè)內發(fā)布了一份《關于在國內鉆石市場中發(fā)現(xiàn)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鉆石的情況通告》,該《通告》稱,國家珠寶玉石質檢中心在近期的日常委托檢驗中,陸續(xù)發(fā)現(xiàn)兩批次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鉆石,由于此類合成鉆石與天然鉆石極為相似,在檢測過程中僅憑肉眼難以與普通天然鉆石區(qū)分,遂向所有鑒定評估專業(yè)委員會全體委員做出通告,提醒所在單位加以防范。
鮑勇告訴筆者,經(jīng)國家珠寶玉石質檢中心實驗室檢驗的兩批次合成鉆石,多數(shù)在0.50克拉左右,顏色級別多在I-J色,幾乎為無色。凈度多在VS,內部可見黑色包體,與天然鉆石中的包體相似,不具金屬光澤。上儀器檢測后,長波紫外光下無熒光,短波紫外光下有弱或極弱熒光,無磷光。“這種鉆石在肉眼或顯微鏡下很難與普通的天然鉆石區(qū)分。”
“長期以來,業(yè)內鉆石的仿制品一般是用立方氧化鋯和合成碳化硅,合成碳化硅幾乎和鉆石一樣是半導體材料,被稱為高仿鉆石,新出現(xiàn)的這批‘合成鉆石’超越了合成碳化硅,品質與天然鉆石極為相似,肉眼根本無法辨別,但是只要上了設備,很容易就能檢測出來。”鮑勇介紹。
“這批‘合成鉆石’來源為境外,主要通過香港的采購渠道進入內地市場。”鮑勇表示,按照規(guī)定,“合成鉆石”在投放市場時,必須在鉆石腰棱上注明是合成字樣,但是該批“合成鉆石”并沒有標注,鉆石本身未帶腰圍印記,供應商也未附任何說明。
不過,消費者也不必過于擔心。珍愛鉆石總經(jīng)理白云龍認為,不管是“合成鉆石”還是用立方氧化鋯和合成碳化硅制成的“鉆石替代品”,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人工合成鉆石的技術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出現(xiàn),主要用于工業(yè)。這幾年,在進貨時發(fā)現(xiàn),合成鉆石技術開始被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在高溫高壓下,能夠把甲烷中的碳分子不斷沉積到鉆石原石上,使鉆石一層層增生,最大能夠制作出重達10克拉的合成鉆石。”
“這批發(fā)現(xiàn)的‘合成鉆石’為微黃白色,從整個市場而言,屬于常見的顏色級別,而VS級別的凈度也是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凈度級別,說明不法商販也是在迎合市場需求。”為防止中招,白云龍?zhí)嵝严M者,在購買鉆石時盡量選擇配備國際鑒定證書、國檢鑒定證書和市檢鑒定證書的鉆石,一定要保留購買憑證,若是對所選購鉆石有疑問,也可以到相關質檢部門進行鑒定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