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顆粒人造金剛石主要是指粒度在70/80以細的人造金剛石,主要用于高端磨具,運用于硬質合金、石材、陶瓷等硬質材料的磨削。而超細顆粒金剛石單晶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航天、光學儀器、石油和軍工等領域,尤其是400目以細超細顆粒金剛石在磁頭、光通信器件、激光發(fā)射器、特種光學玻璃、半導體基片和航空發(fā)動機等高精度的表面拋光磨削加工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需求,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應用前景。
隨著多晶金剛石和優(yōu)質微粉的大量應用,人們十分重視優(yōu)質細顆金剛石生產技術的研究。本文將對細顆粒金剛石制造用原料的特性石墨和觸媒粒度與優(yōu)質細顆粒金剛石的生長關系,石墨和觸媒配比與優(yōu)質細顆粒金剛石的產量與質量關系,以及熱力學條件對優(yōu)質細顆粒金剛石生長的影響等問題作一一概述。
一、原材料的特性
制造優(yōu)質細顆粒的金剛石所用的主要原料,包括粉狀石墨和粉狀(或屑狀)合金觸媒。粉狀石墨——碳化硅分解石墨。
粉狀觸媒系采用噴粉法制得, 即將已熔化的合金在高速氣流作用下噴入水中而分散成粉末的,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加工速度快,生產能力大。
但此法有嚴重的缺點:
(1)高溫下的合金溶液進人水中不可避免地氧化,這種表面氧化的粉末不宜直接作用觸媒,因為它難于合成出質量滿意的金剛石來。為此,粉末必須經酸洗以除去氧化層,這樣不僅增加了材料的消耗,惡化了工作條件,更重要的是酸洗不能徹底去除氧化層。
(2)噴粉法制得的粉末為圓球形,這種形狀不易與石墨粉均勻混合。
(3)所得粒度不集中其粒度組成難以合理地控制。
為此,出現了一種機加工方法,用該方法生產合金粉末時,其表面不易氧化,保持了合金的金屬光澤;另外,該方法制得的合金粉末為一面凹進、一面凸出的又長又尖的三角形, 這樣的形狀無疑有利于它與石墨粉的均勻混合,這點已被實踐所證明。這種形狀無疑比球形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因而有利于金剛石的生長;這種方法得到的金剛石十分均勻,因而能夠合理地控制其粒度。
應當指出,作為粉末觸煤的合金應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能,這是因為粉末本身比表面積大,容易氧化,而合成金剛石不允許觸媒氧化。
實驗證明,粉末觸媒中減少Mn的含量能明顯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
實踐發(fā)現,觸媒越細,則觸媒與石墨粉在一定的壓力下,在模具中所壓制成的“預壓成型棒”脫模后越松散,這意味著對相同腔體而言,越細化的粉末觸媒所允許的裝料量減少;裝料量減少不僅影響觸媒的總表面積,而且影響“預壓成棒”在合成時的傳壓性。因此,建議控制粉末觸媒的粒度是在1克產品中,應有2.5~3.5千顆的合金粉末。
還必須指明的是,用上述觸媒所制得的金剛石一般不感磁。
二、石墨和觸媒粒度與所獲金剛石單產和質量的關系
1、石墨粒度與金剛石單產和質量的關系
隨著石墨粒度變細,所獲金剛石變小,完整晶體增多,但其產量則有下降。
2、觸媒粒度與金剛石單產和質量的關系
所獲細顆粒金剛石單產和質量均隨觸媒粒度減小而增加,但達到某一極值后,產量和質量均下降。
實踐還表明,觸媒粒度越粗,粗粒度金剛石占的比例越大,且產量低、質量差。因此,要獲得粒度細、質量高的金剛石,須選用偏細粒度的觸媒。
三、石墨和觸媒配比與細顆粒金剛石單產、質量的關系
當石墨和觸媒的最佳粒度范圍確定后,選擇適當的配比對于獲取高產、優(yōu)質的細顆粒金剛石是重要的問題。
四、 熱力學條件對細顆粒金剛石晶體生長的影響
熱力學條件對金剛石成核、長大的影響問題,無論是對優(yōu)質粗顆粒金剛石生長,還是對普通磨料級金剛石生長,都是必須探討的內容;對于用粉狀石墨和粉狀(或屑狀)觸媒生長細顆粒金剛石當然也不應例外。為此就熱力學條件對所獲細顆粒金剛石的規(guī)律進行了探討證明,壓力高質量差,則產量高;合成功率高,質量好則是隨著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某一極值后產量下降。
五、添加物對成核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通過添加微量元素和納米粒子,調節(jié)溫度壓力參數控制金剛石成核數量,優(yōu)選觸媒材料及比例控制金剛石生長,并改變金剛石表面活化性能,解決金剛石團聚難題,提高提純效率及產出率,最終可生產出涵蓋粒度35~1μm(400~8000目)超細顆粒金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