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人:無錫特固新材料有限公司
發(fā)明人:張韜 薛喆 孫方宏
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自支撐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用金剛石微粉對有色金屬襯底的表面進行研磨后,將所述有色金屬襯底進行超聲清洗;采用靜電輔助熱絲化學氣相沉積法對所述有色金屬襯底進行沉積,依次經過金剛石形核及金剛石顆粒生長兩個階段,得到所述自支撐的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發(fā)明的靜電輔助熱絲化學氣相沉積法,可在沉積中抑制金剛石顆粒與襯底附著,有效解決顆粒團聚的問題,可省去后續(xù)顆粒的襯底去除及提純工藝,極大地提高CVD金剛石微粉的制備效率;2、本發(fā)明可實現(xiàn)金剛石超細單晶顆粒的動態(tài)生長,有效提高各金剛石顆粒生長的均勻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支撐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靜電輔助熱絲化學氣相沉積法具體包括如下操作:在熱絲化學氣相沉積設備上加裝靜電輔助裝置,將經過所述機械研磨的至少兩個有色金屬襯底以5~10mm的間距置于所述熱絲化學氣相沉積設備內的陶瓷底座之上,再將至少兩根熱絲以5~10mm的間距等間距地平行排布于有色金屬襯底上方2~5mm的位置,通過外設的靜電發(fā)生輔助裝置控制,將靜電電壓傳于金屬襯底,針對不同摻硼濃度、粒度的顆粒,實現(xiàn)襯底間的金剛石超細單晶顆粒發(fā)生間歇性波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支撐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形核階段的沉積工藝參數(shù)為:硼碳摩爾比例為500~5000ppm,形核時間共40min,開始形核15~20min后接通靜電,電壓為0.1~0.5KV。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支撐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顆粒生長階段的沉積工藝參數(shù)為:硼碳摩爾比例為500~5000ppm,生長時間共20~240min,在此生長期間內持續(xù)接通靜電,電壓為0.5~10KV。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支撐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靜電輔助熱絲化學氣相沉積法中,反應氣體為氫氣,反應物為丙酮和硼酸三甲酯的混合物。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支撐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絲為雙絞線鉭絲。
7.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支撐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形核階段中,熱絲的溫度為1800~2000℃,有色金屬襯底的表面溫度為700~800℃,偏壓電流強度為0.5~1.0A。
8.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支撐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顆粒生長階段中,熱絲的溫度為2200~2400℃,有色金屬襯底的表面溫度為900~950℃,偏壓電流強度為2.0~3.0A。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支撐超細金剛石單晶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金屬襯底為單晶銅襯底或純鈦襯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