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有第一輛重型汽車和亞洲第一臺滾筒洗衣機,如今有“生命鉆石”和航空鉚釘。
燈光下,這顆“鉆石”晶瑩璀璨,光芒耀眼,但此“鉆石”非鉆石,而是提取人體碳元素輔以高科技手段淬煉而成的“生命鉆石”;小小鉚釘不起眼,卻是高超技術與復雜材料、尖端設備與細致手工的完美結合,成為C919和殲—21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打造出中國重汽、濟南二機床等行業(yè)翹楚之后,老工業(yè)城市濟南正力推自己的新特產——“生命鉆石”和航空鉚釘。而它們的持有者,中烏新材料公司和中航和輝航空標準件公司也由此在細分領域里獨占鰲頭。
新特產為老工業(yè)城市濟南提供了一個轉型樣本。正因為它們的成功可以復制,操盤者濟南市科技部門正總結經驗,提煉模式,并以海外孵化器的實體形式推而廣之,以打造更多城市新特產。
1月,科技日報記者走入這些企業(yè),通過對這些新特產近距離地觀察,發(fā)現了這座城市轉型的新玩法。
硬實力雕琢硬材料成就世界首批大顆?!吧@石”
“利用人體頭發(fā)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人工合成的大顆?!@石’,單粒最大達0.5克拉?!?/p>
當這則爆炸性消息從濟南傳出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中烏新材料董事長王篤福是自豪的?!袄妙^發(fā)作原料,提取碳元素,輔以一定比例石墨,利用高溫高壓法培育出‘生命鉆石’?!蓖鹾V福說,看上去,它們與普通鉆石無異。
“我們的核心技術就是確保高溫高壓下的安全以及封裝技術,這正是研制‘生命鉆石’的關鍵?!蓖鹾V福如是說。
2010年前后,王篤福出國考察,在烏克蘭超硬材料所發(fā)現了“寶貝”——人造金剛石。他清楚,這個成立于蘇聯(lián)時期的研究所曾是超硬材料基礎研究領域的世界最強,但世易時移,技術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過時了。
再三考慮之后,王篤福還是引進了這種只完成了20%左右的“毛坯”技術。在隨后七年里,王篤福從國家科技部、山東省科技廳、濟南市科技局等相繼拿到了支持,但難題是系統(tǒng)性的——生成“生命鉆石”需要的條件比如壓力、溫度、溫度場的分布、溫度梯度“根本達不到”。
王篤福說,團隊那幾年“就是研發(fā)、研發(fā)、研發(fā),沒有一點個人生活”。這種專注也成就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由此研制的“生命鉆石”不僅受到珠寶行業(yè)追捧,還被用到光學鏡頭里。
現在,王篤福正在做的是將技術延伸:前端做合成鉆石,后端做超寬帶晶體材料,搞氧化鉀、氮化硼和氮化鋁,寬晶帶半導體和碳化硅。這些都是國家急需的戰(zhàn)略性材料。
借力德國“隱形冠軍”房地產商成功轉型科技大拿
一顆鉚釘看似簡單,但內在大有玄機。
“制造一顆鉚釘,生產工藝最關鍵。它們的外部尺寸不能有絲毫差池,內部質量更需要100%可靠?!痹谥泻胶洼x總經理徐長水眼中,“一架飛機有上百萬個鉚釘,我們生產的第一顆鉚釘必須跟第一百萬顆是一樣的,這一點很難,但正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利用德國技術,這家企業(yè)將復雜的機械設備與細致的手工加工相結合,為大飛機C919提供航空鉚釘。
2009年,正在謀求轉型的房地產商和輝公司得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百年德企斯密(SMI)緊固件技術公司因為缺錢即將“關門”。作為德國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這家企業(yè)多年來為空客、歐洲宇航防務集團提供緊固件。
和輝抓住了這個機會,一方面,將斯密整個研發(fā)團隊納入旗下,成立海外研發(fā)中心;另一方面,將斯密作為“橋頭堡”,進軍歐洲市場。
這是“一箭雙雕”之舉。
第一,收購斯密,中航和輝已將歐洲標準落地成企業(yè)標準,通過再創(chuàng)新,提升為中國標準,推動了中國航空緊固件行業(yè)的進步;第二,德企 “將每一件產品做到極致”的作風深深地影響著這個前房地產老板,讓徐長水身上脫離了浮躁之氣,立志要將小鉚釘干出大事業(yè)。
短短八年,夢想走進現實。
通過斯密這個平臺,中航和輝已將高可靠性“中國鉚釘”出口到歐洲,并占據了當地10%的市場;在國內,他們的產品也裝備到包括國產大飛機C919在內的五六種機型上。
徐長水說,“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中國的航空航天產業(yè)面臨機遇,“對我們來說,春天已經來了?!?/p>
“老資格”不老“濟南制造”摸索新玩法
“‘生命鉆石’和航空鉚釘是濟南市的科技‘新名片’,也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的典范。”
濟南市科技局局長呂建濤對這兩家“中”字頭企業(yè)的成長模式十分認可,也在不同層面推動兩個項目前行。他認為,“外力+內力”的雙重合力成就了兩家行業(yè)領軍企業(yè),也為濟南中小企業(yè)尋求突破提供了借鑒。
濟南是全國重要工業(yè)基地,工業(yè)曾給這座以泉水聞名的城市帶來無限榮耀。全國第一臺龍門刨、第一臺小機床、第一輛重型汽車乃至亞洲第一臺滾筒洗衣機都誕生于此。但觀念求穩(wěn),改革滯后,創(chuàng)新停步,一度讓“濟南制造”群體跌入低谷。
近年來,濟南提出“建設區(qū)域性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戰(zhàn)略,更多的濟南企業(yè)開始放眼全球尋找資源,海外孵化器便應運而生,“幫助優(yōu)秀企業(yè)搜羅海外技術,將海外項目引入濟南落地”也成為其當仁不讓的使命。
在“生命鉆石”和航空鉚釘上的突破,為這種使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供了現實注腳。
前不久,美國家電“巨頭”英凱特公司為小鴨集團帶來了萬臺訂單,理由是后者將傳統(tǒng)滾筒洗衣機冷凝、直排兩種烘干方式相結合,推出了世界首臺有兩種烘干方式的滾筒洗衣機;中國重汽也在其濟南總部交付了國內首臺氫燃料新能源汽車,并推出了國內領先的智能無人駕駛汽車。
這兩個標志性事件連在一起,讓人心生感嘆:成立于1979年的濟南小鴨,曾經憑著“小鴨、小鴨,頂呱呱”的廣告和獨樹一幟的技術家喻戶曉,但也因創(chuàng)新停滯而陷入低谷;成立于1956年的中國重汽是卡車行業(yè)的“老資格”,但“老資格”不老,通過不斷刷新技術含量保持著青春。
小鴨以創(chuàng)新再度崛起,重汽因創(chuàng)新保持常青。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無論是老資格還是新特產,“濟南制造”在摸索新玩法上達成了共識——第一步,全球尋找資源,打造實力;第二步,全球尋找市場,輸出品牌。
傳統(tǒng)工業(yè)基地如何轉型?濟南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