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導讀:2017年3月29日,2017年春季全國磨料磨具行業(yè)信息交流暨第六十五屆中國剛玉碳化硅交易會在青島舉辦,會上財政部科研所研究員、經濟學博士、財政部綜合經濟預測與財政政策分析組...
導讀:2017年3月29日,2017年春季全國磨料磨具行業(yè)信息交流暨第六十五屆中國剛玉碳化硅交易會在青島舉辦,會上財政部科研所研究員、經濟學博士、財政部綜合經濟預測與財政政策分析組成員、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運行與財政政策研究組主要負責人張鵬先生作了《2017 年宏觀經濟形勢與經濟體制改革——暨2017年“兩會”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學習》的報告。以下內容根據錄音整理:
財政部科研所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張鵬先生
2016年開始,中國經濟基本進入到L型的底部運行。在這個前提下,經濟發(fā)展要“穩(wěn)”成了中央的大局,中央要求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把形勢、問題、矛盾、轉型的動力等都要穩(wěn)下來。而真正穩(wěn)的方法,不是求穩(wěn)維穩(wěn),而是在穩(wěn)的過程中積極尋找和培養(yǎng)新的要素和變量,這個穩(wěn)不是靜止的穩(wěn),而是動態(tài)的穩(wěn)。底部運行就是在穩(wěn)的基礎上不斷積累新的動能、要素,要在“穩(wěn)中求進”,這就是我們今年工作的總基調,也是在當前形勢下尋求中國經濟轉型發(fā)展的方法論。
但是大家也知道,我們已經完成了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格局,接下來我們要在堅持問題導向的前提下動起來,那么誰來作為行動的主線?對此中央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供給側,什么是供給側,就是產生新的商品和服務的一側,實際上供給側強調的就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立國基礎,所以今年我們要把發(fā)展的重心牢牢放在實體經濟上,必須要見到實體經濟能夠轉型;二是結構性,既然是結構性,我們就要放棄過去很多的數量思維、規(guī)模思維,把目光聚焦到結構的改善、質量的提升、效益的提高。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已經從數量時代走向了質量時代,今年我們的供給側改革要落到我們的產業(yè)層面、企業(yè)層面,質量層面,產品層面,工匠層面。從去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的兩會,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們的工作重心已經落到了實體經濟的發(fā)展上,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的轉型發(fā)展。
今年中國經濟“L”型底部運行會遇到的宏觀風險有兩個:一是生產增速的放緩,這里具體有三個問題:
1、生產性固定資產高折舊風險。大家都是做實體的,兩種情況會導致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的加速,一是經濟處在轉型期,如果一個經濟體要大量推進轉型,它就會導致大量的生產設備加速折舊,同時要投入大量的新設備投入到生產當中,銀行從2015年四季度以后就很少接受生產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物了,因為你的內在價值存在不穩(wěn)定性,造成很多生產企業(yè)融資鏈條的中斷;二是技術進步,或者說是創(chuàng)新驅動,很多生產工藝和設備,在技術突飛猛進的前提下,你的生產周期越來越短,設備的折舊壓力越來越大,這個大家應該都有感受,但是轉型升級必須搞,創(chuàng)新發(fā)展必須搞,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不太可能降低設備的折舊率,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主要思路是三個方面,首先是要讓創(chuàng)新以最快可能性覆蓋市場,你形成創(chuàng)新就能大量滲透到市場,產生效益,無論你是國企還是民企還是外資企業(yè),要保證創(chuàng)新主體地位一視同仁,政府對創(chuàng)新的管理要轉變思路,政府在創(chuàng)新的管理上不能輕易說不,對新事物要按照實際活動中是否有違規(guī)進行認定;其次是加速折舊會導致大量的存量資產的損失,我們要通過增量的創(chuàng)新資產進行彌補,主要就是知識產權上,我們接下來必須要對知識產權實施綜合管理,要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同時要加快知識產權的定價和質押,在這里我們安排兩項重要的融資,一是知識產權的銀行抵押貸款,二是知識產權收益權的基金投資類產品,給我們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快速實現知識產權的變現能力提供了支持;最后要將資產的功能屬性和價值屬性適度分離,讓價值屬性擺脫功能屬性的折舊,要完成資產資本化改革,我們都知道資產有兩個屬性,一是溢價屬性,二是收益屬性,資產的融資渠道主要有三個:1、股權化,這個是同時繼承溢價屬性和收益屬性的路徑,但是時間長、門檻高,今年要加快IPO進程,加速主板市場上市速度,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要大力鼓勵發(fā)展,同時要做好知識產權估值和收益估值,新三板的企業(yè)現在已經過萬了,個人估計上限就是一萬三四的樣子,所以大家要在今年抓緊時間,柜臺市場方面今年要召開第五次中央金融會議,地方是否會獲得金融市場權利值得期待;2、債券化市場,不僅銀行可以做,民間也可以做,這個路徑是最寬的路徑,是資產資本化的主體路徑,但是債券無法分享資產溢價屬性,只有收益屬性;3、保險資產化,保險合約可以使我們的資產價值不貶值,好處是隨時隨地隨便,靈活性高,壞處是無法繼承資產的收益和溢價屬性,也就是說只能保值,可以作為一個輔助性的道路。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上市公司在轉型過程中,只要他的方向正確,雖然會產生大量的資產折舊,但是他的股票價格不會跌,這大大降低了資產折舊的風險,合理運用上述三種路徑,會對我們抵抗資產折舊有很大的幫助。
2、高杠桿風險。從目前來看,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是156%,應該說是偏高的,而其中最高的是工業(yè)企業(yè),大家知道,經濟學中的杠桿率就是你企業(yè)的債務水平,即你的總資產中有多少是由債務組成的,債務占比越高,你杠桿就越高,換句話說,我們工業(yè)企業(yè)的資產覆蓋率就是衡量杠桿的重要標志。去年年底我們工業(yè)企業(yè)資產覆蓋率是57.3%,換算成杠桿率就是245%左右,明顯高于國際公認的180-220%這個合理區(qū)間。
對于該問題,中央的要求是在控制總杠桿不增長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yè)杠桿率做為重中之重,具體來看,首先要立足企業(yè)自身,要鼓勵企業(yè)多進行股權融資,引進戰(zhàn)略投資,鼓勵企業(yè)把已有資產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現在企業(yè)有很多已有資產銀行是不接受的,但是不代表市場不接受,可以把銀行不接受的部分做成資產證券化的產品。還有就是債轉股,我們民營企業(yè)很難成為直接受益方,但并不妨礙我們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本輪債轉股的市場化,不同于以往銀行承擔風險,而是由資本抵押公司承擔風險,資本抵押公司會更為慎重選擇合適的產品,所以最終納入到市場化中的大部分債轉股是屬于抵押物不太好,但是市場收益明顯的產品,比較適合我們民營企業(yè)進入,最后國家會嚴格限制國有企業(yè)的杠桿率,納入領導班子考核,減少國有企業(yè)無顧忌的融資擠壓市場的行為。與此同時,政府是要借助于三張資產負債表(政府資產負債表、企業(yè)資產負債表、居民和家庭資產負債表),適當調整其中的比重,今年我們的政府會通過加大支出,擴大赤字等積極財政政策,來承擔我們的企業(yè)一部分杠桿。
3、資產循環(huán)鏈條的修復和完善。2016年第四季度,從我們政策研究和制定者的角度來看,實體經濟的發(fā)展條件應該是非常的好,成本大幅下降,政府管制大幅度得到控制,但是從運行感受者的角度來看,壓力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加大,就是因為傳統(tǒng)融資鏈條中斷了,企業(yè)依靠滾動發(fā)展的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整個發(fā)展動力大幅度下滑。


其次要挖掘新的可供抵押的資產,是否企業(yè)還有可做抵押的信用。對于新的可抵押資產,這個目前是不好找的,企業(yè)明面上的可抵押資產已經都用完了,那么接下來只能從兩方面找,第一個方面是生產過程,磨料磨具行業(yè)的企業(yè)都有庫存,有存貨單和倉單,接下來政府打算允許企業(yè)做倉單融資或者倉單質押,這里要解決的問題是倉單的法律屬性,現在倉單只是提貨憑證,要在法律層面上將其提高到物權憑證,貨單相符,這需要我們的倉儲體系,物流體系都進行配合調整,大家要看到這里面的商機。第二個方面是生產行為,企業(yè)要用電,用水,排污,可以將這些行為設定成權利,比如排污權,用水權,用電權等,你如果節(jié)約了這些權利,比如你今年本來要用10萬度電,你只用了8萬度,那節(jié)約出的部分就可以用作抵押。
最后我們要讓投資性資產為生產性資產助力?,F在融資困難的都是民營企業(yè),咱們的民營企業(yè)家現在從企業(yè)角度來看都沒有很大的融資空間,但是從個人角度來看,還是有點錢的,那么現在企業(yè)經營有壓力,銀行不給你貸款,但是你在北京有兩套房子,你可以用房子抵押,那你肯定會想現在實體經濟壓力這么大,房子又是處在高溢價期,要是貸款出來做實體,賠了就不劃算了。
那我們需要做兩件事情,一是改變收益率,要讓實體經濟收益率提高,讓投資資產的收益率降下來,從政府角度通過稅收來進行調控,降低企業(yè)稅負,今年的減稅有兩大方面,一是營改增,要從四擋降為三擋,總理說了今年的稅改不能停留在紙面上,要直接讓稅率下調,讓企業(yè)真正感受到稅負降低;二是企業(yè)所得稅改革,今年30萬以下應納稅所得額的企業(yè)減半征收所得稅的政策,會擴大到50萬,對于企業(yè)研發(fā)費用不僅不征稅,而且要加倍抵扣,你研發(fā)費用100塊,按照150塊扣除,今年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25%,變成175塊。今年不僅可以選擇半周期折舊,還可以選擇雙倍余額折舊,對剛更新的固定資產效果很好,你設備的價值越高,當年稅負越輕,對于100萬以下的固定資產,當年就可以投資抵稅,政府要卯足了勁給實體經濟減稅。第二件事情就是如果你不愿意拿自己的房子做抵押,那你愿意用20年的租賃權做抵押嗎?可能你會同意,那我們就要把投資性資產的使用權和收益權進行分置改革,具體來看,一是房地產市場要把租賃權和產權分開推,大力推進租賃型房地產權立法,要利用房屋租賃的價值為實體經濟發(fā)展助力;二是農業(yè)用地上我們要實施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制改革,所有權歸集體,經營權可以充分參與到金融活動中,國資委管的是資產的資本形態(tài),只要土地的資本價值在國家的賬面上就可以了,至于這個資本運營是民營還是國營,就交給市場自行支配。
二是資產市場的運行問題,現在形成耗散結構,資產價格越來越高,而收益率越來越低。因為資產價格定價法是邊際價格定價法,收益率是平均價格定價法。你做企業(yè)應該知道,假設我們年初賣一件貨是1萬塊,年末賣一件貨是2萬塊,今年一共賣了100件貨,那你今年營業(yè)收入就應該是按照15000*100來計算,這就是平均價格定價法,我們的GDP增速就是按照平均價格定價法的增幅計算的。但是房地產不一樣,樓盤開盤,年初1萬塊一平,年末是2萬一平,那這個樓盤的總價值就按照年末的2萬計算,這就是邊際價格定價法。在這個條件下,資產市場的增速,一定遠遠超過GDP的增速。但是收益不行,利潤不行,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價值都是平均價格定價法下計算出的,我們超不過GDP,但是資產價格可以遠遠超越,在這個條件下,讓資產價格和收益率都向下,不太可能。按照正常的道理就會出現調整和崩盤,我們要阻止這個情況發(fā)生,給企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穩(wěn)定條件,那我們就要膨脹系統(tǒng),把我們的資產蛋糕做大一點,依靠資產溢價引領我們的資產收益率上漲,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你超發(fā)貨幣,房產價格肯定上漲,那我們就要做溢價,要彌補資產收益率的不足,維持穩(wěn)定。但是這個過程中,需要實體經濟的復蘇,如果實體經濟沒有起色,那這種行為就是飲鴆止渴。你把泡沫人為擴大,給實體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穩(wěn)定環(huán)境,要是實體經濟沒起來,結局會更難看。
大家可以看到,周小川行長在博鰲論壇上講讓大家不要浪費財政和貨幣政策給大家創(chuàng)造的平穩(wěn)市場環(huán)境,現在來看,貨幣可能要啟動退出政策了,上半年增量加息的進程已經啟動,下半年對貨幣投放要更加嚴格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對我們來講是件好事,一旦啟動加息,很多資產溢價能力就下來,這樣房地產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的PK能力就會減弱。今年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讓金融資源以收益為導向來配置,而不是以溢價能力為導向來配置,很多金融產品現在都是從較好收益考慮,而這個較好收益就是我們實體經濟的特長。
對于資產市場我們主要聚焦兩點:
1、房地產調控。今年的房地產調控我們要堅持一個原則、兩個理念、多策并舉的方針。一個原則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很多人看到這句話,都直接把眼光放在后半句了,但從邏輯上來看,這句話唯一出現兩次的詞是“用”,所以這句話的完整邏輯應該是首先房子是有用的,然后才是用來住,而不是炒。在這個邏輯下,房子既然是有用的,那么多建房、建好房、建老百姓有用的房子這是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房地產市場一定國家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產業(yè)也一定是國家重要的支柱型產業(yè)之一,要大力促進房地產產業(yè)和市場的發(fā)展。但是要注意,房子只能用來住,不能用來炒。中國三線以上城市是房地產市場的重點調控對象,大家都知道,你如果來自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幾乎買房子都會貸款,那么只要控制住了貸款,就控制住了房地產市場的方向,對剛需和投資型的貸款要通過首付比例提升和加杠桿率的方式來區(qū)別對待。在整個調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房子走向住,而不是炒。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舉出的個例,不會動搖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決心,房地產市場已經沒有退路了。
兩個理念,第一是既要抑制房地產泡沫,又要控制房地產的大起大落。去年我們還在講要防范房地產泡沫風險,今年已經明確要抑制了,說明現在的情況已經迫不容緩了,不過也不要擔心,我們不是要擠破泡沫,只是控制。第二要防止房地產大起大落,這里要強調,大起大落主要是針對房地產市場,而不是房地產估值,如果你動了房地產估值,可能會引起房地產市場的大的波動,這里要注意,政府在這里只是保障居民基本用房托底工作,對于市場本身多層次差異化的需求,政府沒義務也沒能力進行干預,所以不要指望房地產出了點問題,政府會大規(guī)模沖進去托市,中國300萬億房地產市場,兩倍于中國年財政收入總量,抑掉10%就是30萬億,占去年GDP的40%,誰能托的起?
多策并舉,這里重點談下去杠桿,這涉及到調整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格局,房地產現在的建設格局我們稱為三高模式,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既是開發(fā)服務企業(yè),又是資本主體,是高負債、高杠桿、高資產的三高企業(yè)。接下來的改革就是要對房地產企業(yè)去杠桿,具體就是要積極推動房地產企業(yè)回歸房地產開發(fā)服務商的本職,調整公司結構,將投融資環(huán)節(jié)進行獨立和剝離,從高負債、高杠桿的重資產經營模式轉變?yōu)橹胤?、重管理的輕資產經營模式,房地產企業(yè)的任務就是買好地,認真規(guī)劃建設方案,完善小區(qū)設施建設,至于融資工作,要與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等外部股權、債權投資者協(xié)作開展房地產開發(fā)活動,這樣便于政府管控,上個星期一,我們的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公布了房地產信托基金的管理辦法,也就是說這個改革已經動起來了。我們要注意,工程承包領域以后都會產生重大變化。作為投資者,中國房地產市場以后會從建房人和購房人的主體,變成四個主體,即房地產開發(fā),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還有購房人,在這個前提下,你是買房住還是做投資就可以分開了,如果你要住,就買房子,如果是投資,完全可以購買信托基金,我們?yōu)槭裁闯霈F大量空置房,就是因為你買房子做投資了,現在分離之后,你不需要直接購買一個房產實體,從而將房地產市場沉淀的資金引入實體經濟,支持設備更新改造、創(chuàng)新驅動投入和企業(yè)轉型發(fā)展。
2、匯率問題。現在來看今年中國匯率的貶值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今年兩會決議說的是要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wěn)定地位。我們可以猜測,今年中國的匯率政策有三個方向,第一是堅持匯率市場化的改革,要讓更多主體進入到中國外匯市場當中,把外匯市場從一個交易場所變成一個投資場所,第二定價基礎不應該是人民幣對美元,而是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只是美元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第三波動幅度會加大。在這三點下,市場越來越走向從交易型市場向投資和風向對沖型市場,而匯率波動又加大,會對我們的實體經濟、進出口管理造成一定風險。
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把結匯期適當延長,比方從日期結匯轉為一個月內擇期結匯,你可以選擇自己最優(yōu)的時間點。另外一方面是提供各類避險工具,比如外匯遠期,現在在這個基礎上,對掉漆交易、互換交易、外匯期權交易等進行大量探索,短期內這些交易避險手段就將和大家見面,我們會有效管控匯率風險。對于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wěn)定地位,這需要人民幣有三個特性,穩(wěn)定性、流通性、收益性。穩(wěn)定性角度來看,我們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要維持在一個合理區(qū)間,不發(fā)生大變化;流通性方面,有人說今年中國要加大外匯管控,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我們的國家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管控國家,只要你是正常的走出去貿易、投資,今年絕對不會出現外匯短缺的問題。收益性方面,就是我這個資產要保持穩(wěn)定,必須讓別人覺得我該持有,這需要對比美元的收益性,美聯儲今年已經全面開啟加息進程,我們必須要跟進美聯儲的加息進程,于是在這個過程中,今年我們的貨幣成本會相對偏高,這個問題對實體經濟來看,短期是有壓力的,但是中遠期來看,在獲得貸款的可能性上講,會獲得很大的優(yōu)勢。
二、當前經濟宏觀形勢
1、GDP運行情況現在持續(xù)放緩,這主要是效率因素、資產因素、租金因素、要素因素的下降導致的,要通過改革提升這些因素的效能。剛才說了比較多的金融知識,我們來拓展下,講到產業(yè)層面,大家知道所謂的經濟租金就叫做壟斷利潤,那么三個主體可以產生壟斷,一是創(chuàng)新租金,二是行政租金,第三是市場壟斷企業(yè)的壟斷租金。這里創(chuàng)新租金不是我們改革的對象,我們不僅要維護創(chuàng)新租金,而且要大力支持,要通過鼓勵政策激勵我們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政租金方面,大家知道政府正在進行放管服改革,今年年底我們會看到兩份清單,一個是權利清單,這個是管政府的,政府只能在清單內履職,就是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二是針對推諉塞責情況的責任清單,即只要是清單上的內容,政府必須履行,一個責任要好幾個部門承擔,實行首問負責制,你只用找其中一個部門,他就必須和你一起把這個責任履行完。對市場主體來講,明年會出臺一個負面清單,只要上面沒有列入的,都是大家可以做的,法無禁止即自由,我們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對于市場的壟斷企業(yè),國家正在進行改革,今年是能源改革年,電、油、氣這三大行業(yè)今年統(tǒng)統(tǒng)納入改革,以電為例,今年要對電網行業(yè)著手,電網主要是三件事,要使主電網和配電系統(tǒng)分離,將來配電系統(tǒng)比如小區(qū)電網要適當允許民營企業(yè)參與,在受電側要實現大范圍競爭,我們要組建電力交易市場,不僅有電網企業(yè),還要有電力企業(yè),不僅有用電企業(yè)還有大量跟用電無關的企業(yè)都可以進入,充分引入競爭,引領行業(yè)發(fā)展。所以大家不要認為我們現在的市場還是一個慣性市場,我們的市場正在經歷大的轉變,經歷大的轉變調整和創(chuàng)新。
2、消費市場,大家可以我們的消費增速圖。

3、固定資產投資的相關情況。

4、出口情況從整體情況來看還不錯,但是今年2月份,咱們的進出口差額是-91.5%,也就是說2月份已經是貿易逆差了,主要原因是進口價格的提高,有人擔心中國會不會因為貿易逆差而縮減進口規(guī)模,從而導致國內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從現在來看,應該還沒有這個政策安排。從國際形勢來看,無論我們是否限制,今年的原料價格都會上漲,這是國際市場的問題。另外簡單說下服務貿易,大家知道我們做商品貿易出口是有退稅的,服務貿易出口也有會退稅,另外我們今年也會建設支持服務貿易出口的基金,國家推進制造業(yè)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企業(yè)轉變,我們是否也可以思考對企業(yè)的生產形態(tài)和組織形態(tài)進行調整。
5、引進外資的情況,今年前兩個月還算保持穩(wěn)定,但是2月份情況不是太好,從我們的對外投資來看,2月份下降了52.8%,這主要是政府加強了監(jiān)管,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資本市場下的資金流出。
6、實體經濟情況,總體來講還可以,我們來看下PPI指數(生產價格指數)。


在這個基礎上我可以給大家一個2017年經濟形勢的預判,2017年GDP增速在6.5-6.8%之間,基本保持平穩(wěn)。房地產的價格全年橫盤,房地產投資增速保持在3%左右,甚至更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預期仍將低于10%,但民間投資的增速預期加速,而國有控股投資增速預期下降。消費的增速保持平穩(wěn),預期增速為10.5%左右。進出口形勢將有小幅度的改善,全年的人民幣記價的貿易總額出現約2%左右的增長。貨膨脹壓力顯著上升,CPI破3的可能性增加。
三、側結構性改革與實體經濟發(fā)展
什么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實就是讓供給去匹配需求,我們的需求正在發(fā)生變化,中央說從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將漸成主流,模仿性和排浪式的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在這種條件下我們的供給體系,需要既有高的質量、又要有較高的效益,而且還要有較低的成本,在這兩高一低的條件下要生產出大量優(yōu)質的差異化產品,這才叫完成供給側改革。
今年是供給側改革的攻堅期,我們把適度擴大主需求,列入到我們今年改革的重要的支撐,所以越往后走我們會發(fā)現我們面對的需求就會越陌生。舉個例子,比如3D打印和增材制造,我去德國經濟部的時候,他們跟我說德國在21世紀以前主體需求是穩(wěn)定和共性的需求,21世紀以后是靈活和多變的需求,那么德國在21世紀以前就需要企業(yè)能夠生產成本足夠低,質量足夠好、生產效率足夠高的標準化產品,于是第一要形成中心外圍模式,即我有一個中心企業(yè)生產產品,其他企業(yè)圍繞我的生產提供服務,第二這些企業(yè)要膨脹規(guī)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要延長產業(yè)鏈細化分工增強專業(yè)化的程度,第四要形成產業(yè)區(qū),大家都在一起形成范圍經濟和生產集聚,這些政策其實我們都很熟悉,就是我們目前在做的。而在21世紀以后,面對靈活多變的需求,供給體系就要發(fā)生變化,原來的模式就出現了問題,我為汽車企業(yè)生產發(fā)動機配件,慢慢的我發(fā)現市場需求發(fā)生了改變,于是我對下游汽車制造商提出要改變需求,但是下游汽車制造企業(yè)并沒有感覺到市場變化,他就會拒絕我,那我就動不了了,中心外圍模式應對市場反應緩慢的劣勢就凸顯出來,中心企業(yè)一調整,那所有產業(yè)鏈上的企業(yè)都要調整。德國人換了一種思路,要更好的增強效率,那么就需要把生產鏈條縮短到一兩個企業(yè),直接面對市場,這樣做的后果是市場效率提升了但是生產效率極大的下滑,這就需要一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創(chuàng)新來應對,新技術就是3D打印,新模式就是增材制造,我們不需要通過減材層層分工,要實現這一理念關鍵一是設備能夠支撐復雜的生產工藝,二是材料能夠滿足跨越生產鏈條。美國人也認為差異化生產匹配個性化需求的關鍵點在于要打破中心外圍模式,讓很多外圍企業(yè)直接面對市場主體,重新定義制造,把制造變成“制造+再制造”的組合,比如你買了一個Ipad,買回來都一樣,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耳機、外殼、支架,幾個月后都不一樣了,每個生產企業(yè)都直接面對了消費者,美國就這樣將制造業(yè)打造成分布式模式,這樣一來,3D打印的優(yōu)勢就很明顯了,作為消費者我沒有找到自己想象中的外殼,那我可以通過VR(虛擬現實)和AR(現實增強)技術來挑選合適產品,通過3D打印完成,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新技術都是層層遞進,目的就是為了匹配新的市場需求。
我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這樣的目的,中央表示我們的企業(yè)未來應該是小型化、專業(yè)化、智能化。同時大家要注意質量第一有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你生產的產品質量要有保障,第二是唯有質量第一的產品才能匹配差異化需求,舉個例子,你去買車,不管買寶馬奔馳,你會不會關心這輛車能不能跑到20萬公里?你關心的是大燈你喜不喜歡,內飾你喜不喜歡,這就是質量第一,共性的質量問題你不會去考慮,你考慮的是差異化的質量,只有質量第一,市場才能實現差異化的配置。
四、磨料磨具行業(yè)的幾點建議
對于今年中央的各項舉措來看,對我們磨料磨具行業(yè)都有很大的支持,我們既是國家的“四基”(基礎材料、基礎技術、基礎工藝和基礎零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國家“四新”(新業(yè)態(tài)、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的核心支柱。
那么我們的行業(yè)首先肯定要堅持質量第一,要培養(yǎng)工匠精神,打造樣板企業(yè)。
其次我們要利用好營改增的歷史機遇,申請專業(yè)園區(qū)和低稅走廊,申請了專業(yè)園區(qū)后接下來會有工業(yè)用地等一系列的改革以及園區(qū)內部統(tǒng)一稅收的安排,大家還可以考慮到借助一些行業(yè)形成低稅走廊,因為現在增值稅是6/11/13/17四擋,如果你做得好,比如你為了供給側改革要創(chuàng)新研發(fā),那你成立一個制造服務型企業(yè),為下游企業(yè)提供產品解決方案,這個過程中,你購進設備的增值稅是17%,但是你自己才繳納6%,這樣你迅速形成一個低稅產業(yè)集群。
同時,我們要尋求合理估值方法,主動開展資產資本化改革,避免行業(yè)高附加值、高杠桿率風險。
最后提升行業(yè)創(chuàng)新理念,成立行業(y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機構,明確行業(yè)研發(fā)費用目錄明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