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xiàn)在為止太陽能行業(yè)的洗牌已經持續(xù)一年多了,展現(xiàn)出來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EnergyConversionDevices、EvergreenSolar和Q-Cells因徹徹底底的財務失敗而相繼破產、倒閉,這里僅舉幾例。其實,行業(yè)整合扮演的角色非常小,但是隨著困難企業(yè)尋找方式避免走向破產,其發(fā)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就在上周,甚至有傳言稱,阿特斯陽光電力成了收購目標,盡管這一傳言很快被否認?,F(xiàn)在的趨勢是,要不進行合理化,要不停止低成本市場的高成本供應。
上周,F(xiàn)irstSolar宣布將關閉位于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家工廠,并確定閑置馬來西亞工廠的四條生產線。這些舉措有望令每瓦成本從此前預計的0.74美元降至0.70-0.72美元。2013年預計每瓦成本將降至不可思議的0.60-0.64美元。
SunPower宣布,公司將關閉菲律賓的Fab1工廠。預計該舉措將縮減產能125MW,導致5100萬美元-6900萬美元的開始,但有助降低每瓦成本以及資本支出。
目前,太陽能制造商在銷售上展開激烈的競爭,很多產能被閑置,而現(xiàn)在正是淘汰那些低效產能工廠的時候了。也許說再見不容易,但卻是明智之舉。
降低供應鏈上成本
隨著設備質量變得越來越好,效率越來越高,多晶硅市場也在經歷同樣的合理化整合。GTAdvancedTechnologies不斷推出更好的設備,寄希望于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效率更多的原材料。
據GreentechMedia報道,目前維持運營的多晶硅制造商只有六至七家,賽維LDK和昱輝陽光就是其中的兩家。但是,賽維LDK的財務狀況好像一天不如一天。雖然舊有的供應鏈成本會更高,但就目前來看這是唯一的選擇,有助于減少對這個已經供過于求市場的供應。
更加合理化
最近幾個季度,隨著價格下跌,幾乎每一家企業(yè)都出現(xiàn)庫存減記。預計這兩個季度同樣的趨勢還會繼續(xù)下去。FirstSolar與SunPower只是頭羊罷了,像英利、尚德電力和天合光能等制造商都可能采取類似措施,降低成本,將部分未利用供應鏈進行合理化。
太陽能制造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隨著市場需求開始平穩(wěn),光伏市場出現(xiàn)極度的供過于求。供應鏈肯定會將被緩慢的削減,光伏市場將逐漸過渡到一個更為可持續(xù)性的狀態(tài)。像2011年一樣,這個過程將會非常的痛苦;但是,那些最優(yōu)秀的制造商終將會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