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價格飆升、節(jié)能惠民補貼取消、各種原材料居高不下,空調企業(yè)不再咬牙死撐,部分空調漲價應對成本上升。
稀土是空調核心部件壓縮機的原材料,近年來,政府對稀土加強了管理和調控,同時稀土企業(yè)根據政府生產指令性計劃減少了產量,稀土價格一路飆升,現在與今年初相比,一些稀土金屬甚至漲了10倍。
同時,國家“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對定速空調的補貼在6月正式取消,加上年初以來就居高不下的原材料價格和用工成本,在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面前,格力、大金等空調廠商紛紛調價,以應對局面。
根據奧維咨詢的預測,2011年整體空調市場銷量將達到4000萬臺,其中變頻空調預計銷售1500萬臺。
壓縮機中稀土成本占比翻倍
近年來,國家對于稀土調控明顯增強。明確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稀土資源重要性的認識,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稀土行業(yè)管理,加快轉變稀土行業(yè)發(fā)展方式,促進稀土行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在今年5月發(fā)改委下發(fā)的一份意見中更是指出,要大幅提高稀土資源稅征收標準,抑制資源開采暴利。改革稀土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大政策調控力度,逐步實現稀土價值和價格的統一。
稀土價格飆升已經一發(fā)不可收拾。2010年7月以來,中國的稀土價格開始大幅上漲,今年年初以來漲幅超過200%,部分品種的價格漲幅超過6-10倍。
采用稀土材料的釹鐵硼永磁變頻電機是直流變頻空調壓縮機的核心零部件。作為空調壓縮機必備材料的釹鐵硼永磁材料,根據上海有色金屬網數據,其主要原料氧化鐠年初價格約23萬元一噸,現在報價110萬-115萬一噸,另一材料金屬釹年初報價32萬一噸,現在報價175-180萬一噸。
據了解,稀土的漲價將使稀土電機變頻壓縮機的成本上漲30%以上,此前稀土在變頻壓縮機總成本中的占比不超過10%,而現在已提升至20%,而且還在不斷上升。不含稅成本單價至少將增加100元以上。
隨之而來的是,空調壓縮機正大幅漲價,目前眾多空調廠商已接到壓縮機企業(yè)的提價通知,漲幅從20%至40%不等。而據業(yè)內人士透露,現在變頻壓縮機甚至可以占到一些變頻空調50%的成本。
“如果市場再不調售價,生產得越多就會虧得越多。”有空調企業(yè)負責人如是說。
空調價格“普漲”
對飛升不斷的成本,空調企業(yè)也不得不收起價格戰(zhàn)大旗,轉而提價應對。
奧維咨詢(A V C )數據顯示,5月掛機定頻空調的零售均價環(huán)比上漲3.8%,掛機定頻一級能效空調零售均價為2052元/臺,環(huán)比上漲5.9%,掛式定頻二級空調零售均價環(huán)比上漲3.0%,三級能效空調零售均價環(huán)比上漲6.1%。
監(jiān)測顯示,6月空調零售價格已有小幅上調,待渠道低價庫存逐步消化后,7月空調零售價將全面上調。
各個空調廠商們已經行動起來,一起“普漲”應對成本的升高。
消息人士透露,深圳格力空調銷售有限公司日前給深圳區(qū)域的各經銷商下發(fā)了一份調價通知,要求從7月5日起調整空調的零售價格。這次漲價幅度非常大,一臺賣3399元的1匹變頻空調,調價后漲到4480元。
大金空調旗下全系列產品也從7月11日起開始漲價,幅度在10%以上。
記者在廣州各賣場走訪時也了解到,很多品牌空調售價均有一定幅度調升,漲幅約在100-200元左右。
但是,也并非所有企業(yè)都走上漲價之路。
“稀土漲價對空調的成本有很大影響。”美的制冷家電集團中國事業(yè)本部副總裁王金亮表示,“但是我們不漲價,而且美的今年1000萬臺變頻的計劃依舊不會改變。”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則認為,空調企業(yè)需要的是資金周轉,否則賬面上再多的利潤也沒用,“老百姓生活成本也在漲,空調價定高了,消費者不買也沒意義。”
相關新聞
今年稀土出口配額同比略減
南都訊記者龍金光實習生曾智珺商務部近日下達了2011年第二批一般貿易稀土出口配額,共計15738噸,加之此前首批出口配額,共計30246噸(包含稀土合金),比2010年總量減少74噸。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姚堅表示,中國稀土配額數量的確定統籌考慮了國內資源保護、生產消費以及國際市場的需求情況,并對國內企業(yè)和海外企業(yè)采取同樣的政策。
南都記者注意到,與第一批配額相比,此次獲得配額的企業(yè)數量略為減少。其中,包鋼集團公司和五礦集團公司分別獲得3220噸和1327噸配額。
姚堅同時強調,隨著稀土管理政策的調整以及國際市場的變化,這幾年稀土價格持續(xù)攀升,不排除部分炒作的因素。商務部會進一步規(guī)范稀土的出口秩序,促進稀土產業(yè)的國內生產、消費以及出口的平衡和協調,嚴厲打擊非法稀土出口。
稀土是17種元素的統稱,被認為是冶金、機械、石油、軍工等行業(yè)的關鍵原料。中國近15年來為全球提供了90%以上的稀土產量。去年始,日美歐一直指責中國限制稀土出口。